1. 首页 > 快讯

北大医药陷“多事之秋”

  北大医药在“去北大化”路上又现新利空。10月30日,北大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总裁徐晰人被刑事拘留,正在配合相关部门调查,暂时无**常履职。对于要失去“北大”标签的北大医药来说,实控人被刑拘的消息可谓是雪上加霜。受此影响,10月30日,北大医药收跌6.97%。

  除担任公司董事长、总裁职位,徐晰人还是北大医药如今的实控人。2024年底,徐晰人旗下企业以“低价收购 承接债权”的方式收购北大医药控股股东100%股权,从而入主北大医药。实控权变更后,北大医药风波不断。公司与**大客户北京大学**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国医”终止合作,预计将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影响。此外,今年7月,北大医药还遭到近百名退休人员的持续冲击、围堵。

  新主遭刑拘致股价大跌

  徐晰人被刑事拘留的消息披露后,10月30日,北大医药大幅收跌6.97%。

  交易行情显示,10月30日,北大医药低开4.05%,开盘价为5.92元/股,开盘后,公司股价震荡下跌,截至当日收盘,北大医药报5.74元/股,收跌6.97%。

  消息面上,北大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得到有关部门通知,获悉公司董事长、总裁徐晰人被刑事拘留,正在配合相关部门调查,暂时无**常履职。北大医药表示,目前,公司已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妥善安排。

  实际上,北大医药早在10月25日就已经透露徐晰人无法履职的消息。彼时,北大医**面表示,徐晰人因个人原因暂时无法履职,故授权公司董事陈岳忠代为行使董事长职责,授权公司常务副总裁余孟川代为行使总裁及法定代表人职责。

  资料显示,徐晰人现年46岁,曾任渣打银行(**有限公司上海浦西支行浙江业务部主任。现任新优势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北大医药董事长。

  徐晰人还是北大医药的实控人。据悉,2024年12月,新优势**商业管理(杭州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新优势**”通过收购方正商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所持有的西南合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成集团”100%股权,从而间接取得北大医药的控股权,徐晰人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值得一提的是,新优势收购合成集团是通过“低价收购 承接债权”的方式进行。新优势以1元的“白菜价”收购合成集团100%股权,并承接约23.92亿元债权(实际支付3300万元,从而入主上市公司。

  科技部**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董事长兼实际控制人被刑事拘留对公司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公司治理和日常运营可能受到直接冲击,高层决策和战略执行可能暂时停滞或延迟,导致管理效率下降。此外,市场信心可能受损,引发股价波动和投资者担忧,影响公司融资能力和市值。

  **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也表示,徐晰人同时担任董事长、总裁和实际控制人,其被刑拘将导致公司战略决策和日常管理出现“权力真空”。尽管公司已授权董事陈岳忠、常务副总裁余孟川代行职责,但临时管理层在权威性、资源调配和长期规划等方面可能存在局限性。

  失去**大客户

  目前,北大医药虽证券简称中仍含有“北大”字样,但已逐步“去北大化”。

  在2024年底徐晰人入主时,相关协议特别约定,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除北京大学在相关协议签署后另行书面授权的情形外,新优势**及合成集团应促使合成集团下属企业在合理时间完成公司名称变更手续,变更后的公司名称不得含有“北大”“北大医药”“北医”或类似字样。

  为明确公司目前的控股关系,同时根据公司经营及业务发展需要,北大医药拟逐步完成公司及相关子公司的名称变更工作,以逐步实现公司及相关子公司的“去北大化”。

  更直接的冲击是,北大医药失去了**大客户北大国医。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北大医药对北大国医的销售额为10.04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为48.71%。

  今年4月,北大医药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北京北医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医医药”与北大国医签订的长期服务合同将于5月到期,双方经过友好协商决定终止业务合作。8月,北大医药进一步公告称,北医医药近年来的主营业务长期高度依赖于与北大国医的业务合作,在5月与北大国医终止业务合作后,自6月以来主营业务已基本中止,其与北大国医的业务合作事项进入交接收尾阶段。由于北医医药截至目前始终未能寻找到同类型业务,因此可能面临主营业务**中止、人员分流、企业转型的风险。

  北大医药表示,上述事项预计将导致公司自6月起至2025年末销售收入减少约6亿元,约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营业收入的29.13%;净利润减少约4000万元,约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归属净利润的28.99%。

  此外,自2026年起,公司营业收入可能减少约10.27亿元,约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营业收入的49.85%;净利润可能减少约6869万元,约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归属净利润的49.78%。

  三季度营收净利双降

  失去**大客户的影响,已明显反映在北大医药的财务报表上。

  10月30日晚间,北大医药发布2025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2.31亿元,同比下降19.76%;归属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4.31%。其中三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2.74亿元,同比下降47.95%;归属净利润3568.67万元,同比下降18.04%。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相关历史**问题,今年6月底,北大医药及公司大股东合成集团部分离退休人员近百人持续冲击、围堵公司经营办公场所,严重干扰了公司的行政办公秩序,造成了**影响。

  北大医药在当时披露的公告中表示,上述离退休人员以住房问题、离退休福利待遇问题为由,持续围堵、干扰公司经营办公场所,冲击公司门禁,严重影响公司正常办公环境,导致公司行政办公人员无**常上下班。上述人员及其行为严重**了公司营商环境和社会公众形象。

  此外,9月13日,北大医药公告称,公司第二大股东北大医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大医疗”计划以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787.9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3%。截至公告披露日,北大医疗持有公司11.8%股份。

  周迪表示,对于北大医药而言,失去“北大”标签意味着品牌价值和市场信任度可能下降,这需要公司积极应对。公司应首先加强内部管理,确保运营稳定,通过透明沟通**员工和投资者。其次,重塑品牌形象,聚焦核心业务如医药制造或医疗服务,突出自身优势而非依赖过往标签。同时,探索新合作伙伴或市场机会,减少对单一资源的依赖,例如通过技术创新或拓展新区域来增强竞争力。

  针对公司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北大医**面发去采访函,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