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报告透露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积极落地一揽子金融政策 支持提振扩大消费
**人民银行5月9日发布2025年**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关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主要思路,报告明确,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落实好**政治局会议精神,积极落地5月推出的一揽子金融政策。
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关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报告还提出,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利率方面,报告明确,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持续强化利率政策的执行和监督,**银行负债成本,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汇率方面,报告要求,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业内专家认为,报告释放出系列政策信号:一是进一步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二是支持扩大消费;三是**应对外部冲击。
社会融资成本下降成效显著
今年,**人民银行调整了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招标模式,进一步淡化MLF工具的政策利率色彩。
报告以专栏形式,回顾了十年间MLF的工具设计、定位、特点的变化过程。报告称,未来MLF将回归中期流动性投放工具的基本定位,与其他工具合理搭配维护流动性充裕。
一段时间以来,**人民银行持续健**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业内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机制已逐步理顺,形成较为完整的利率体系。央行通过调整政策利率,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并影响存**利率,进而促进消费和投资,提升社会总需求。
当前,我国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成效显著。报告显示,3月企业**加权平均利率约3.3%,同比下降约0.5个百分点,持续处于历史低位。近日世界银行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金融服务效率在全球50个经济体中已达到**水平。
“目前我国**利息成本已经很低,未来**综合融资成本关键是要**抵押担保费、中介服务费等非利息成本。”业内专家称。
支持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报告还以专栏形式,对债券市场利率风险,以及债券市场相应制度建设作了详细阐述。
专家表示,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很快,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但债券市场收益率波动较大也存在风险。
报告称,国债没有信用风险,但和其他固定票面利率的债券一样,当市场利率改变时,二级市场交易价格会反向波动,面临利率风险。报告强调从制度建设角度来防范利率风险。
比如,从投资者结构看,目前大银行持有大量债券,但绝大部分是持有到期,用于交易的比例很低,反而是利率风险管控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金融机构和理财产品在大量交易。报告认为,未来,应鼓励大银行开展更多债券交易业务,助力维护市场供求平衡,促进债券市场合理定价。
为扩大消费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针对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报告提出持续完善金融服务。报告认为,当前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趋弱,我国经济正加速向以内需为主导的增长模式转型,消费已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大作用。
目前我国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已较为完善。报告称,下阶段,**人民银行将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扩大消费营造良好金融环境;出台金融促消费一揽子政策举措,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消费的指导性文件;持续优化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增强消费金融机构资金供给能力,支持汽车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构建**、便捷的支付生态。
报告还以专栏形式指出,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供强需弱的矛盾持续存在,主要价格指标低位运行,物价受关注度进一步上升。
报告称,从需求端看,有效需求持续恢复,但仍面临一些约束。从供给端看,部分行业领域存在过度竞争。货币与物价之间的关系也受多重因素影响。比如,除了短期供求关系外,长期全球化进程、人口变化、经济结构、体制机制等因素也会影响物价水平。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需要推动经济供需平衡,关键在于扩大有效需求。”业内专家表示,价格首先取决于商品供需关系,货币是次要因素。
报告称,要进一步深化结构性改革,通过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社保等各项政策以及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合,增强政策合力,促进经济供需平衡、物价合理回升。价格调控思路上,也要从以前的管高价转向管低价,从支持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从防垄断转向防无序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