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人才争夺战 二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拼什么?洛阳官方调研剖析

  “当前,越来越多二三线城市闻风而动,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使城市间的抢人竞争愈发激烈。面临周边省会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同类城市的争夺,洛阳引才留才形势**严峻。”

  近日,河南洛阳市委政研室发文剖析当地引才留才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是就业岗位不充分。一个地区吸纳人口的能力取决于产业容量,只有大力发展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才能吸引更多人口流入。近年来,洛阳虽然**上下凝心聚力抓产业,但由于转型过程困难重重,旧的产业增长乏力,新动能尚未形成支撑,提供的就业岗位比较有限。

  二是薪酬水平比较低。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是大多数求职者择业最关注的因素之一。洛阳总体薪酬水平与其他地区差距明显,成为引人的重要短板。

  三是人才政策有差距。人才政策是引才的“磁力场”与留才的“定心丸”,是城市“抢人”的重要着力点。洛阳虽然构建了“1 22”人才政策体系,但政策的实效性不足。

  四是引才方式不够新。创新人才招引方式是破解引才难题、提升引才质效的重要手段。洛阳在探索和借鉴新的引才方式上下的功夫不够,还存在部门联动引才不足、公共引才机构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解决实际困难的实招硬招不多。

  近年,部分就业人口开始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流动,被认为给中小城市引才留才带来了机遇。

  洛阳市委政研室谈道,庞大的**生群体集中涌入就业市场,使岗位竞争愈发激烈。从洛阳就业市场情况来看,求职者数量增加与预期**的趋势同样明显。以洛阳近年来省考和事业编招录情况为例,2020年以来,洛阳市省考和事业编报录比不断提高,2024年省考报录比例、事业编报录比例分别是2020年的1.69倍、1.75倍。以洛阳部分国有企业招聘情况为例,受访者普遍表示近5年招聘的报录比逐年提高,且报考人员中985、211院校的**生比例明显增加。以申报公益性岗位人员数量为例,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申报公益性岗位的人数明显增加,2024年是2020年的16倍。以某市直单位招聘为例,3年前应聘公益性岗位人员绝大部分是大专及以下学历,但今年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六成多,甚至有985院校的硕士。

  另外,一线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挤出”部分传统行业,促使相关从业人员向二三线城市流动。青年择业观念的变化也为二三线城市引才提供新机遇,越来越多青年在就业地选择上,不再以单一的城市规模作为选择因素,而是对就业地的生活成本、居住环境、通勤时长、职业幸福指数等进行综合考量,更加理性地评估工作的性价比,而二三线城市相对合理的房价、完善的基础医疗保障以及更紧密的家庭社交网络,吸引了大批年轻人选择返回户籍所在地或周边城市就业。

  洛阳市委政研室文章同时提醒,有利于当地引才的条件可谓“稍纵即逝”。

  他们注意到,按照16岁至59岁为劳动年龄计算,2033年至2039年间**新增就业人口数量将出现大幅下滑,加之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劳动年龄人口将愈发成为稀缺资源。随着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就业竞争压力的缓和,求职者的择业观念也将发生变化、预期也会跟着提高。二三线城市如果不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在新增就业人口拐点出现后,引才工作将难上加难。

  实际上,一线城市已经在为迎接未来的变化采取“挖人”行动了。比如,今年以来,广东省“新春**会”就宣布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以广州为首组织用人单位赴北京、上海、武汉、杭州、西安、成都、南京、长沙8个城市“登门求贤”。

  另外,一线城市人口“挤出效应”不会持续太长时间,随着经济形势企稳向好、产业格局加快重构、人才政策积极调整、公共服务持续优化等,我国一线城市人口“挤出效应”将在未来的3至8年内消失。针对因为生活压力被迫“逃离北上广”的人才,一线城市也在想方设法开出“**”,如发放婚房补贴、打造公益性婚恋服务平台等。

  就此,洛阳市委政研室在文章中呼吁,要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创意经济、文旅经济等就业吸纳能力较强、准入门槛不高的产业,通过完善产业生态、优化扶持政策、加强人才培养等举措,推动产业蓬勃发展,有效增加就业岗位数量。要持续激励企业稳岗扩岗,特别是加大企业吸纳高校**生社保补贴、税费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和扩岗补助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针对扩岗企业推出低息**、延长**期限、增加**额度等金融产品和服务,调动企业稳岗扩岗积极性。

  同时,应通过构建完善的创业扶持体系,**投资创业者的创业门槛和成本,吸引更多外来人群来洛就业创业、更多企业落户洛阳投资兴业。由国资部门牵头,国有平台公司具体实施,对旧厂房、闲置办公楼等低效资产进行改造盘活,打造更多创业空间,并以低于市场价标准租给初创团队,**创业成本。制定专门税收优惠政策,给予创业人群在创业初期享受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减免政策,着力激发创业者积极性。组建由行业专家、企业家、成功创业者等构成的“创业导师团”,为创业者提供全程创业指导、举办定制化创业培训,有效**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在人才补贴上,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人才分类标准、改进人才补贴方式等措施,提高人才补贴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住房保障上,针对应届**生群体,可较多设置30平米左右单人公寓式小户型;针对小家庭居住群体,可适当设置60至90平米左右的中户型;针对高端人才群体,可单独设置120平米以上的大户型。面向无自有住房的各类人才以及计划在本地求职、创业、实习的外地人员,可先提供3到6个月的免费入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