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天然在华业务调整
7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恒天然大中华区通过一封内部邮件宣布,将把安佳消费品团队与专业餐饮(AFP团队合二为一,而并非此前宣布的对全球消费品业务采取双轨剥离。此举背后或是恒天然在业绩下滑压力下,寻求降本增效的一种新尝试。去年,恒天然大中华区收入同比下降约9.94%。其中餐饮服务业务收入23.77亿新西兰元,消费品业务收入3.94亿新西兰元,但消费品业务出现亏损。如何分配资源、磨合团队、应对对手,或是恒天然业务合并后需面临的三重考验。
2024年5月,恒天然宣布计划剥离消费品业务,转型成为专注B2B(企业对企业业务的乳制品供应商,试图通过高绩效的原料和餐饮服务业务,进一步增加自身价值。在宣布这一全球计划时,恒天然特别明确将“保留大中华区的消费品业务”,体现了对**市场的特殊对待。
剥离消费品业务的背后,或是恒天然业绩下滑的焦虑。恒天然在大中华区的业务由三大板块支撑,原料、餐饮服务和消费品。2024财年,原料业务收入为35.98亿新西兰元,税后利润为1.28亿新西兰元;餐饮服务业务收入为23.77亿新西兰元,税后利润为2.99亿新西兰元;消费品业务收入为3.94亿新西兰元,税后利润为亏损1500万新西兰元。显然消费品业务的表现不佳。
对于恒天然将两大业务合并,**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整合是必然的,因为现在(消费品业务亏损,必须得调整。但恒天然在**ToC的业务做得不太好,也不好出售,所以通过把不同的业务单位进行整合,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则认为,“恒天然此举体现了大中华区市场的特殊性。**作为全球**的消费市场之一,产品重叠和品牌认知问题更为突出。双轨剥离在全球其他市场可能适用,但在**合并团队更符合实际运营需求。这种调整反映出恒天然对**市场采取了更灵活的策略,优先考虑品牌统一性和渠道效率,而非简单套用全球模式”。
恒天然大中华区整合两大业务的另一大考量,是对餐饮服务业务的看好。
2024财年,恒天然的餐饮服务业务收入为40.5亿新西兰元,同比增长约4.79%。其中,大中华区该业务营收为23.77亿新西兰元,同比增长约7.46%。大中华区在恒天然餐饮服务业务的营收占比超过58%,且增速远高于集团整体水平。
过去**的烘焙食品以西式糕点为主,而现在中式糕点、新中式糕点、新茶饮成为新热点,应用场景也从西式烘焙向中式餐饮渗透,这对于为烘焙企业提供稀奶油、奶油干酪、黄油和芝士等原料的安佳专业乳品来说是巨大商机。
去年9月,恒天然武汉应用**投入使用,将涵盖烘焙、餐、饮全渠道,并辐射周边省份。恒天然餐饮服务业务向内地城市开启新一轮攻势,也印证了其对**市场餐饮、烘焙以及饮品等赛道的发展前景的看好。
在两大业务合并后,恒天然大中华区将诞生一个收入超27.71亿新西兰元的新业务部门,但产品的重叠、团队的磨合、对手的紧逼,仍是恒天然需要面临的三重考验。
在张新原看来,“恒天然要实现持续增长,仍需解决品牌定位、产品差异化等根本问题。短期内可能看到亏损收窄,长期增长则取决于战略执行效果”。
对于合并后如何统一协调安佳品牌、关键领导岗位如何安排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通过邮件向恒天然**发出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