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平台筑基下的逆向价值实践:工银瑞信盛震山的可持续增长之道

  在资本市场改革纵深推进的当下,投研能力建设正聚焦于深挖结构性机遇与提升动态调整效能。日渐成熟的平台化运作通过系统整合投研资源、动态优化决策流程,有利于实现平台效应与个体专长的有机协同。这一模式不仅为组合管理构筑更稳健的运行基础,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拓宽了路径。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资本市场中,工银瑞信基金以20年的发展历程,践行了“稳健创造**财富”的初心。据国泰海通证券发布的基金公司权益类资产业绩排行榜单数据,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工银瑞信旗下主动权益基金近五年**收益,在13家权益类大型公司中名列**;近两年与近五年的超额收益率,也在13家权益类大型公司中位居**。

  这份跨越周期的成绩单,离不开工银瑞信基金深度融合的投研生态体系赋能。宏观策略的望远镜、行业研究的显微镜、投研团队的分工协作共筑三维坐标,为基金经理提**准导航。而盛震山,这位深耕价值投资的舵手,正是依托这套系统化平台,在资本浪潮中开辟独特的逆向航路。

  平台筑基:战略母港的精密协同

  工银瑞信的投研体系如同精密运转的钟表,每个齿轮的咬合都关乎整体效能。秉持“稳健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责任投资、绿色投资”理念,工银瑞信基金坚持集体决策与个体决策相结合,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机制,促进投研充分互动、研究成果共享,持续提升决策机制的规范性与效率。

  在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管理体系下,工银瑞信基金逐步建立起一支**的投研团队,通过平台化架构充分释放团队合力,实现投研一体化、相互促进。得益于研究团队相对稳定且经验丰富,目前已形成了各团队资深研究人员牵头负责制,研究成果不仅在行业基金层面体现,同时也更好地为**场基金提供扎实的底层资产,形成了“行业基金为衔接,促进投研深度融合”的特色。

  在权益投研的长期精耕细作中,工银瑞信形成了“1 4 7”的立体化投研决策框架,即1个权益投委会、7个投资能力**、4大研究板块。这种架构绝非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制度化的协同机制实现**联动。权益投资决策委员会作为核心枢纽,形成对股票市场配置和行业配置等判断;基金经理在各自权限范围内,以权益投委会形成的配置建议为参考,自行确定所管理组合的行业配置和个股选择,实现了专业分工与**协同。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工银瑞信旗下17只权益类产品荣获银河证券五年期五星基金评级,其中由权益老将盛震山管理的工银新蓝筹股票A赫然在列。

  从基金经理的角度来看,平台的价值在于提供全景式研究支持,动态股票池覆盖全行业并实现长期跟踪,投研联席会促进跨部门观点碰撞,使投资决策建立在**度验证的基础之上。而对于盛震山而言,工银瑞信的平台化体系让逆向投资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建立在系统化研究基础上的价值再发现。

  逆向深潜:价值勘探的科学与艺术

  在资本市场的喧嚣中,短期情绪扰动与热点快速轮动频现,而真正的投资机会往往沉潜于市场忽略的暗流之中。在工银瑞信系统化投研平台的支撑下,盛震山锤炼出一套融合逆向思维与严谨风控的方**,其核心在于穿透市场噪音,捕捉被错杀资产的战略机遇。

  盛震山的投资哲学,源于对市场非有效性的深刻洞察。在他看来,极端的市场情绪常使资产价格大幅偏离内在价值,而这种偏离恰恰为理性投资者创造了布局窗口。这样的观念催生了他独特的价值勘探框架。

  在投资体系的构建中,盛震山形成了独特的逆向思维长期主义哲学:不盲目追逐热点、不固守既有认知局限,通过不断拓展研究范围,在非热门行业中关注度相对不高的领域中坚持研究和挖掘,努力在市场预期差中寻找潜在的价值重估机会。

  而在选股方面,盛震山尤为重视基本面与估值的动态平衡,通过严谨的财务分析和行业比较,筛选出盈利质量优异且估值合理的标的。通过差异化视角,主动避开机构拥挤的赛道,从低关注度的传统行业挖掘被低估的优质资产;对于一些历经多年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行业格局清晰、优势明显的个股,能够果断增加配置权重并耐心持有。

  逆向投资的精髓,在于对市场共识的审慎质疑。盛震山尤为警惕交易拥挤的高估值领域,注重深耕传统行业中被忽视的价值洼地。他坚信,经历过完整产业周期洗礼的成熟行业,其头部企业往往具备更稳固的竞争壁垒与更可持续的现金流——这正是逆向策略的安全基石。这种“非共识掘金”绝非盲目唱反调,而是建立在深度产业链验证的基础上。于他而言,逆向不是背离航道,而是遵循价值洋流,在情绪冰点处发现被错杀的珍珠。

  风险控制则内化为投资流程的骨髓。盛震山视安全边际为圭臬,并贯穿投资全链条:通过严格负面清单系统过滤存在治理瑕疵或财务隐患的标的,从源头规避价值陷阱;在组合构建中,主动配置低相关性资产形成内在对冲机制,维持行业和风格配置的相对均衡、充分分散风险;在安全边际管理方面,适度**风险偏好,着重从市场普遍低关注度的估值洼地中寻找机会。

  实力鉴证:时间淬炼的可持续回报

  盛震山的逆向框架与铁律风控,在时间熔炉中淬炼出真金。以其管理的工银精选回报混合为例,根据托管行复核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盛震山自该基金2023年9月26日成立开始管理以来,A类份额累计收益率达29.43%,远超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8.99%。在收益攀登的同时,组合维持低波动特质,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该基金成立以来**回撤为8.10%,远低于同期同类均值水平24.87%。

  这份靓丽业绩的取得并非偶然,而是在长期运作管理中有迹可循。从公开报告披露的信息复盘来看,基金成立初期即展现出鲜明的防御基因,面对2023年四季度宏观市场的不确定性,组合主要配置公用事业、传统能源等板块,这种“不追热点、专注基本面确定性”的配置逻辑,为后续操作奠定了低波动基础。

  在2024年三季度,工银精选回报混合的投资组合配置**从产业链偏上游的资源端,逐步向下游消费端进行转移。此后的四季度,组合的配置**又从上游向中游和下游有所延伸、结构上相对更均衡。而到了2025年一季度,组合**调减了出口占比高的中下游企业的配置比例,并增加了贵金属资源、交运等行业的配置比例,再度印证了“在市场预期冰点处捕捉边际改善”的逆向精髓。

  贯穿各报告期的组合管理,也体现出盛震山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尽量聚焦的主动管理。一方面,争取多做减法、集中投资,尽量维持行业和个股相对集中的配置结构,如工银精选回报混合成立以来各报告期持股数量在40只以内;另一方面,盛震山认为,维持组合结构的适度和有限的均衡,有助于**波动、控制对单一行业的风险**水平,因此在工银精选回报混合的组合管理中,成立以来各报告期占比超过5%的行业一般不超过5-7个,**配置的行业通常不超过3-5个,也展现了其以价值判断为核心,配置**突出的鲜明投资风格。

  当市场仍在追逐海面转瞬即逝的粼光,工银瑞信与盛震山已潜入产业发展的深水区。工银瑞信投研体系提供的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量化风控工具,为基金经理装备了探索深海的供氧系统与声呐阵列;而盛震山独立穿越市场情绪迷雾的勇气,则成为点亮价值航道的探照灯。

  在资产管理这场没有终点的深潜竞赛中,真正的可持续增长,或许属于那些既信赖精密仪器,又敢于坚持独立判断的航行者。通过系统化平台的价值发现机制与独立判断的有机结合,持续挖掘市场非有效性的配置机遇,这或是平台力量与个体智慧交响共鸣的极致诠释。

  注:1、工银精选回报混合成立于2023年9月26日,盛震山自成立之日起开始管理。该基金2024年度、近一年、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8.73%、11.43%、29.43%,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13.54%、12.91%、8.99%;基金净值增长率及基准收益率来自基金定期报告或托管行复核,截至2025.06.30。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盈利,也不保证**收益。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工银精选回报混合为混合型基金,预期收益和风险水平低于股票型基金,高于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本基金如果投资港股通投资标的股票,还需承担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投资于权益类资产存在较大收益波动风险。基金有风险,投资者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更新等法律文件,在**了解产品情况、费率结构、各销售渠道收费标准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投资须谨慎。

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