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总规模冲到33.73万亿!200亿档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出现新面孔
公募基金二季度报告展现出公募行业的发展新动态。Wind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公募基金规模达33.73万亿元,较上季度环比增加6.69%。
其中股票型基金总规模为4.28万亿元,环比增加6.17%;混合型基金总规模为3.21万亿元,环比减少0.22%;债券型基金总规模为10.92万亿元,环比增加8.55%;货币市场型基金总规模为14.23万亿元,环比增加6.79%。
界面新闻记者统计了基金资产净值规模排名前50位的公募发现,前十名的“头部阵营”变化不大。以易方达、华夏、广发、南方、天弘、富国为代表的头部公募,虽然二季度增加的规模多少不一,但基本保持了一季度末的排名。
其中,易方达、华夏“双雄”以2.05万亿元、2.02万亿元的总规模继续断崖式**,而华夏和易方达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易方达二季度总管理规模增加了1016.03亿元,华夏基金略胜一筹,增加了1797.79亿元。而从非货规模来看,易方达基金二季度增加了932.84亿元,华夏基金则增加了1166.48亿元。
总规模在万亿元以上的还有广发、南方、天弘、富国、嘉实和博时,对比一季度末的规模,上述六家公募的环比增速均在6%以上,这体现了头部公募“百舸争流”的竞争状态。
二季度,随着指数基金的大发展,公募机构非货规模的排名则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广发基金的非货规模二季度大增549.74亿元,成为8000亿元梯队中的**一家。南方、富国、嘉实基金紧随其后,也从此前的6000-7000亿元上升至7000-8000亿元档。博时基金的非货规模从此前的5969亿元增加至6267亿元。
而排名10-20位的公募正在寻求差异化突围。鹏华、国泰基金二季度非货规模的环比增速分别达到了11.26%、10.34%,为4909.77亿元、4159.03亿元,位列**1位、14位。
排名20-40位的“腰部基金”中,兴业、海富通基金增速靠前,分别在二季度增加了441.69亿元、445.9亿元,达到了2735.33亿元、1691.25亿元。而万家、国投瑞银的非货规模分别减少了82.09亿元,18.13亿元。
除了基金公司的业内排名有变化外,管理规模在200亿元以上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也有了新面孔。除了新被增聘的赵磊、杨世进外,多位基民熟知的基金经理在管规模均有所缩水。
截至二季度末,200亿梯队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有21位。张坤以550.47亿元的总规模排名**,他也是**一位管理规模超500亿元的基金经理。相比一季度末,张坤的管理规模缩水了57.75亿元。
刘彦春以400.81亿元的管理规模排名第二,葛兰、谢治宇、刘格菘、赵磊、萧楠、胡昕炜则位居300-400亿元的梯队。和张坤类似,上述基金经理的在管规模均在二季度出现了缩水。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这和主动权益基金的赎回有关。Wind数据显示,二季度,权益类基金净赎回份额为1402.68亿份。“回本就卖”成为不少基民的选择。
“今年二季度港股表现较好,A股结构化行情明显,对于一些持仓迟迟没有调整、业绩没有起色的主动权益基金,很多基民选择了‘割肉’,腾出资金去追市场热点。而对于一些表现有起色,差不多回本的基金,也有基民选择‘回本就卖’。”某公募互金部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200亿梯队中,在管规模保持正增长的是陈皓、刘旭、李晓星、张萍、吴远怡。以广发基金吴远怡为例,他今年二季度**以204.78亿元跻身200亿元梯队。从他的持仓来看,自2024年二季度开始,他已经开始在新消费、电子、通讯等多个细分行业布局,业绩较为优异,因此二季度在管规模增加了41.75亿元。
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