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和成人抑郁症表现不尽相同 专家:早期识别和干预同等重要
财经10月11日讯 昨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由渡过抑郁患者社区主办、灵北**公益支持的2025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系列活动——“焕新认知,重回美好”公益科普活动暨抑郁症患者艺术作品展在京举办。
当天,北京、上海和广州6个**户外屏幕点亮绿丝带,并在北京地铁8条线路共计95个站点电子屏展示绿丝带系列疾病科普宣传口号。旨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权威呼吁和创意科普,共同推动公众对抑郁症的认知。
丹麦王国驻华大使孔墨客(Michael Starbæk Christensen,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专家郑毅教授,灵北**(内地与香港总经理张一帆,渡过抑郁患者社区联合创始人赵云丽,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健康医药业务部总经理宋志瑞等出席活动。
赵云丽表示,这场展览的主题是“看见”,希望大家看见日益严重的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更要看见那个完整的、生动的、渴望被理解的人,只有深深地看见,才能**病耻,改变疾病带来的认知偏差,推动全社会的力量联合起来,构建跨专业、跨领域的整合解决方案。“渡过也正是在这样的联合力量支持下,开始了医疗、心理和社会支持整合干预探索,构建了独具特色的青少年抑郁生态疗愈体系。”
资料显示,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情绪症状、躯体症状及认知症状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在**,抑郁症患者人数达4800万,患病率为3.4%,就诊率和**率分别只有30%和50%。抑郁症也在逐渐年轻化,研究显示,**6~16岁在校学生中,抑郁障碍患病率达到3.0%,其中12~16岁样本人群中检出率相对较高。
郑毅教授指出,青少年抑郁症和**抑郁症的表现不尽相同。**患抑郁症的典型表现为“三低”,情绪低落、丧失做事兴趣、精力不足常感疲乏,伴随着食欲下降和睡眠障碍;而对青少年患者来说,可能就只是表现为“烦”,少有唉声叹气和流泪的表现,反而时常表现出易激惹、发脾气、离家出走、学习成绩下降和拒绝上学等,更不易识别。尤其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关系到他们正常的**成长、学习和社交功能。因此,青少年抑郁与成年人抑郁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同等重要。
《**抑郁障碍防治指南(2025版》特别提出,推荐对12~18岁青少年,所有成年人包括孕妇、产妇和老年人进行抑郁障碍筛查。郑毅教授强调,在筛查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诊断及症状评估,尤其需要关注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估。抑郁症的认知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异常和注意力障碍,此外还可以表现为抽象思维能力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信息加工能力减退、对自我和周围环境漠不关心。
郑毅教授表示,抑郁症的症状缓解并不是**终点,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恢复情况也应得到足够关注。
“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促进脑部健康,改变生活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张一帆表示,今年的绿丝带科普活动特别提出“焕新认知,重回美好”这一主题,因为“焕新”社会对疾病的认知,与“焕新”患者受损的认知功能同等迫切。“作为神经科学领域的专注创新者,灵北始终在行动。今年是灵北**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行动开展的第八年。八年来,我们携手政府、患者组织及医疗领域专家,共同努力推动积极改变。通过多地、多形式、多场景的创意科普,希望更多人关注精神健康,推动社会对抑郁症的科学认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真正‘重回美好’”。
宋志瑞表示,近年来,京东健康率先在精神心理专科领域,开展了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依托“互联网 医疗健康”的数字化服务模式,联动知名医疗机构和医疗领域专家,以及灵北公司在内的精神领域**企业,为公众提供更加**、深入的心理健康支持,共同推动社会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加快助力“健康**2030”落地。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