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重估 景气再启 基金经理纵论新能源投资策略
在经历深度调整后,今年以来,新能源板块迎来一轮显著的上涨行情。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0月13日,中证新能源指数年内上涨近40%,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及中证储能产业指数分别上涨63.1%、21.1%和32%。
与上一轮资本开支高峰期相比,当前新能源产业链基本面情况有哪些改善?如何看待锂电、光伏、风电等细分领域?固态电池、储能等热门主题是否仍有机会?上海证券报记者邀请了兴证全球品质甄选混合基金经理程剑、银河核心优势混合基金经理李一帆、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经理赵诣,对上述议题展开探讨。
周期轮回价值重估
上海证券报:今年以来,新能源板块整体有所反弹,背后的动力和逻辑是什么?
程剑:一方面,“反内卷”政策稳步推进,不少新能源企业通过降本增效、修炼内功强化了竞争力,随着需求端逐步恢复,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因此出现了盈利、估值“双升”的情况。
另一方面,从市场资金切换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板块公司的估值跟业绩匹配度更高,相较已上涨较多的一些资产,投资者更有切换的动力。
李一帆:今年以来,随着锂电和大型储能系统集成商的需求持续超预期,行业部分领域已出现明显复苏。在这种情况下,机会来自在行业低谷期保持战略定力、持续研发,提升竞争力的企业,关键在于能否准确识别出这些真正的投资机会。
赵诣:经过前几年深度调整后,新能源板块各环节价格和盈利都处于低位。随着“反内卷”政策稳步推进,供给端开始出现积极变化。目前电池产业链各环节已出现涨价迹象,预示着行业供需经过近4年调整,开始出现逆转。
从产业趋势角度看,供需层面,锂电的需求一直比较旺盛,因为锂电的应用场景**广泛,除新能源汽车外,电动船舶、机器人、低空经济、储能、环卫车辆、重卡等多元化需求共同支撑行业保持20%至30%的年化复合增长率。过往行业的症结在于供给端过度扩张导致价格承压,但从去年起,行业供需缺口开始逐步收敛,明年可能会供不应求。随着行业需求增长,叠加供给端扩张受限,明年可能开启持续性的涨价周期,“反内卷”政策也会加速这个过程。
内部轮动景气分化
上海证券报:如何看待新能源板块中主要细分领域景气程度和产业发展趋势?
程剑:光伏行业投资机会偏政策驱动,它的行情机会是脉冲式的,自身短期之内没有很强的盈利可预期性,或难成为重仓配置的方向。锂电方向配置价值更高一些,下半年以来动力电池板块需求端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出现了结构性的供不应求甚至涨价的现象,这也是近期锂电板块表现较好的主要原因。储能方面,受益于AI对电力的需求持续升温,需求或长期处于增长阶段。风电方面,随着招标数据改善、需求释放及“反内卷”政策稳步推进,叠加海外风电需求较大,盈利能力有所恢复,基本面情况有望继续向好。
李一帆:当前,上游碳酸锂价格有所企稳,碳酸锂生产企业的库存也由减值转为收益。而且,由于碳酸锂价格仅小幅回升,动力电池价格平稳,对下游新能源汽车成本影响不大。储能方面,从基本面看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估值也处于合理区间,储能电池由于需求旺盛且供给紧缺,价格略有上涨。光伏方面,应密切跟踪后续政策的执行情况。新能源汽车方面,目前**渗透率已处于较高水平,后续或可关注欧洲市场新车型不断推出过程中的出海机会。海上风电利好政策不断推出,后续可以关注相关政策落地情况。
赵诣:我们**关注锂电产业链。2023年一季度以来,锂电材料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持续下行,而需求增速维持在较高水平,供需结构呈市场化去化特征。我们在今年7月底至8月中旬调研了锂电中游材料、电池等环节的企业,龙头企业普遍满产,在行业需求持续高增的情况下,明年供给开始趋紧甚至供不应求,出海公司的海外基地也在经历了产能建设、产品认证之后开始批量交付。
我们会**关注中游锂电材料公司。其中,六氟、隔膜等环节明年供需偏紧的预期较为明确。我们判断,虽然本轮锂电材料价格弹性或不及上一轮陡峭,但量价齐升周期会更加健康、**。而随着需求持续增长,后续越来越多环节可能会供不应求。
创新驱动对接未来
上海证券报:固态电池因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今年的热点主题。如何看待固态电池的投资价值?
程剑:固态电池是未来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的方向,确定性强且推进速度较快。上一轮锂电池大幅增长过程中,技术方向更多是针对液态电池,随着市场对能量密度、安全性更高的电池需求增加,从液态电池向固态电池转变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结构性机会,率先受益的是相关的设备公司,其次是积极推进技术革新或者在新的固态电池市场格局中拥有更多份额的公司。
李一帆:今年以来,在政策与产业进展的双重催化下,固态电池备受市场关注。9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明确通过****研发计划相关领域**专项,支持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方向基础研究,体现了政策面推动固态电池技术发展的决心。同时,产业端多家电池企业已公布量产计划。总体来看,固态电池目前仍处于研发初期,今年以来的行情更多反映交易边际变化,展望未来,固态电池产业值得关注。
赵诣:固态电池是电池领域长期变革方向。目前,固态电池尚未形成明显的规模效应,叠加锂价仍处于低位,意味着从产业链的配套到性价比还不具备**优势,更可能从局部特殊领域进行突破。
上海证券报:机器人、辅助驾驶等逐渐步入应用层面,会对新能源板块带来怎样的需求变化?
程剑:机器人和辅助驾驶本质上是AI应用的落地,有望真正改变生活方式。这两个方向对新能源板块的影响,更多是提供增量需求,以及随着行业格局变化出现一些机会。比如,机器人可能会给本体制造包括零部件制造相关公司带来新的业务增量,而辅助驾驶相关的电动化跟智能化也会打开一些公司的成长空间。这两个方向对电池可能会有一些新的需求,究其原因,机器人对于电池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未来固态电池可能会先用在该领域。
李一帆:若机器人实现大规模应用,会对锂电池带来积极影响,不仅是新增的数量需求,更重要的是未来人形机器人在电池安全性、能量密度和续航方面要求更高,这有望加速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辅助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对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全球竞争力,加速了车企出海的进程。
赵诣:储能、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低空经济等多个领域都在广泛使用锂电池技术。机器人、辅助驾驶等技术又为锂电池开辟了新的应用场景。关于这些新兴应用对锂电池需求的具体带动作用,目前还很难做到相对准确的测算。
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