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自贸港建设的惠民底色
逛店打卡、品牌折扣,连住优惠、多券叠加,非遗体验、音乐派对……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海南围绕“免税 ”推出一系列新玩法,有效满足家庭出游、休闲度假、美食探索等多元需求,不仅释放了消费潜力,也让大家切实感受到自贸港建设的**成果。
当前,距离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只有两个月左右,封关配套政策、封关试运行等工作正加快进行。“零关税”商品范围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但封关运作带来的红利远不限于此。搞清楚、讲明白自贸港建设蕴含的发展红利,将更好为封关运作和海南发展凝心聚力。
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大标志性节点,封关运作将带来海关监管、税收征管等体系的系统性变革,对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而言同样意味着实实在在的机遇和红利。比如开展境外认证改革试点,出海企业无须辗转多国,在海南即可完成国外市场的认证流程;又如扩大到全岛适用的“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高度依赖进口原材料的企业借此可以省下一大笔资金;再如“双15%”税收优惠,将不断吸引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和高端人才落地海南。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系统性改善民生,从根本上说要靠发展,让更多的群众和经营主体从封关运作中体会到获得感、让自贸港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实施更加优惠的货物“零关税”政策、更加宽松的贸易管理措施、更加便利的通行措施、更加**精准的监管模式,有助于重塑海南的发展禀赋,从长远看也会极大改善海南居民的就业状况和生活条件。聚焦群众关切,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聚焦发展短板,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优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将有新的提升。
如果说发展是答好“民生答卷”的关键,那么产业就是“起笔破题”的基础。培育壮大种业、深海、航天三大未来产业以及以热带特色**农业为代表的高技术、**能、高质量产业,升级提质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为代表的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优势产业……产业焕新、发展向好,无论本地居民还是外来人才,都将从中受益。
对标当今世界**水平的开放形态,必须配套以**服务水平的营商环境。深化极简审批改革,打造“审管法信”一体联动监管服务机制,做到“无事不扰、有事管好”;深入推进“机器管招投标”“机器管政府采购”等改革,大幅减少人为干预因素,形成“制度刚性 技术赋能”双驱动……以全岛封关运作为契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化**营商环境,将更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放眼**,上海浦东新区加快“人工智能 政务服务”改革,广东深圳2025年度惠民保拓宽了住院自费、罕见病高价药及“港澳药械通”专项待遇保障范围,河北雄安新区推出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补贴……改革步伐越稳健,民生福祉就越多。让改革发展更有温度,让民生保障更可持续,必能为新征程改革发展汇聚更强大的信心和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