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新质生产力成共识!公募、券商、社保集体加码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机构投资者的动向备受市场瞩目。记者**梳理A股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发现,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券商(含券商集合理财与社保基金三者共同持有的个股达145只。其中,高达89只个股属于新质生产力概念,显示出机构资金向“新”发展的显著趋势。

  社保基金新晋130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

  社保基金的持仓动向引人关注。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社保基金现身568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按6月30日收盘价计算,社保基金合计持股市值达1650.68亿元。其中,对三一重工、传音控股、华鲁恒升等30只个股的持股市值均超过10亿元,合计持股市值470.77亿元,占比28.52%。

  值得注意的是,社保基金二季度新晋成为130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其中,对兴业证券、三安光电、内蒙华电的持股数量较多;而对顺丰控股、三安光电、新华保险的持仓市值较高。

  公募基金与券商方面,截至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共计持有5205家A股公司股票,持股市值高达6.03万亿元,宁德时代、贵州茅台和招商银行位居持股市值前三;券商则持有820家上市公司股票,持股市值为850.20亿元,江苏银行、中信建投和永安期货位列其持股市值前三。

  持仓新质生产力成三类机构共识

  为何三类机构在新质生产力概念个股上能形成持仓共识?晨星(**基金研究**总监孙珩表示,这源于它们在投资上的共同点。尽管核心诉求与操作风格存在差异——社保基金更关注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投资周期长、风格稳健,注重长期价值;公募基金需兼顾不同类型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部分权益类产品会结合市场趋势灵活调整,并受基金持有人申赎行为影响;券商自营或资管业务则更强调对市场机会的捕捉效率,主要受自身风控体系和业绩目标约束——但基于基本面研究布局优质标的,关注新质生产力等符合政策导向和产业升级趋势的领域,是三者的共同选择。

  孙珩进一步分析认为,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契合**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战略方向,相关领域(如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能获得资源倾斜,发展方向明确;另一方面,这类投资标的普遍拥有技术壁垒或成长潜力,因而成为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与券商的共同目标。

  前海开源基金**经济学家杨德龙也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我国经济转型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发展受到高度关注。机构投资者通过资本市场配置资源,能更好地**资金流向相关领域,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大摩万众创新基金经理李子扬则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在科技领域中长期发展中,人工智能的应用渗透值得**关注,尤其是B端应用将更早体现业绩,未来三至五年内,**企业有望逐步兑现收益。

  从行业分布来看,上述三类机构二季度末共同持有的89只新质生产力概念股,主要分布在硬件设备、机械、医药生物等行业,显示出机构资金对这些高成长、高潜力领域的看好。(文馨

张紫祎